导读:
作为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文化创意产业凭借其独特的产业价值链、广泛的产业渗透力而快速成长,贯穿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发展规模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发展以创新、创造、创意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将为我国下一阶段经济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在国家层面,文化创意产业被称为“文化产业”;在地方层面,上海将文化创意产业称为“创意产业”,北京、香港、台湾、浙江将其称为“文化创意产业”,本文中的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所指相同。从我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标准来看,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包括传统文化方面的图书馆、文化文物、艺术演出、出版、音像、影视制作等领域,也包括能体现现代创意的信息服务、文体娱乐、知识产权和新媒体等新兴领域。
高成长新兴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从2004年的344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7235亿元,增加了7.9倍,并高于同期名义GDP增长速度。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05-2014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3%,2014年全国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增加值23940亿元,比2013年增长12.1%,比同期名义GDP增速高出4.73%;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3.97%,比2014年的3.76%增长了0.21%(见图1)。
图1 2005-2014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及其占GDP比重
高度的融合性,产业间的融合不断增强。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渗透性和辐射力,为其它新兴产业及关联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从横向来看,影视、动漫游戏、广告会展、文化传媒、出版等产业交叉渗透发展,共同构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值部分,使其形成以创意为核心的网状产业价值链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从纵向来看,文化创意技术研发和应用、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传播、衍生产品的制作推广等关键环节环环相扣,从产品或服务运作的逻辑过程考察产业的增值过程,形成了具有内在逻辑的线性价值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效整合。
创新型智慧产业,科技运用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创意经济的基本生产工具,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线性价值链整合及其关键环节发展。科学技术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提升内容制作的水平。创作者不仅可以用电脑、电子画板、麦克风、全息扫描仪等人机交互设备在创意阶段进行创新,利用虚拟现实、动画等方式完成设计内容,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复制、存储、传播、生产、采集等操作,改变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基本方式,实现技术与内容的有机结合;其二,利用数字和网络多媒体平台推动内容传播,使得文化产品以低成本、高速度的方式送达消费者,大大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化程度。
高知识性特征,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文化创意产业能有效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特点,凭借创意衍生品价值链、价值提升模式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拉动其他产业的生产与消费,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其次,文化创意产业能加快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文化创意产业是人才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结合的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转型方向相一致,并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具有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效益递增的特点,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城市竞争力。最后,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逐步成为拉动消费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由以出口导向、生产制造为核心向内需导向和消费服务转型,加速消费结构由基础物质消费向精神文化消费的转变。
产业园区爆发式增长,助力企业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初步形成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为龙头,以省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为骨干,以各地特色文化产业群为支点,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格局。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呈现爆发式发展,园区数量从2002年的48个增长到2014年的2570个,达到顶峰后于2015年回落到2506个。详细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2010-2015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
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辐射带动功能日益凸显,吸引许多的文化创意企业。据统计,产业园区的企业数量从2010年的1234家增长到2015年的2506家,在五年内增长了2倍。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园借助自身的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人才培养、发展模式方面的创新,大力推动园区内文化创意企业健康发展。如“尚8”文创园区在2015年创建了“尚8”国际创新园、“尚8”京环孵化器、“尚8”天津南开263产业园、“尚8号”国际青年艺术营等8个文化创意产业园,服务国内外1000家文化创意企业。
产业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文化创意产业局限于为本企业或行业服务,未形成独立的产业。之后,文化创意产业才逐渐从原有的经济活动中脱离出来,成为为不同行业提供文化创意服务的独立产业,发展相对迟缓。其二,文化创意产业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是政策主导型产业,其产业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定位、发展动力等依赖于地方政府政策,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投入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市场化运作程度较低。
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产业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创意能力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文化创意人才缺乏创新能力。文化创意产业是依靠创意人才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其核心是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但目前从事该产业人才普遍缺乏创意思维,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其二,运营模式雷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依赖于创新的盈利模式,能为创意产品提供展示和传播的平台,但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输出水平较低、盈利模式相似,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其三,文化创意产品“重技术,轻内容”。高级的技术集成方案与优质的内容结合才能输出高质量的产品,而我国文化产品的内容创新设计水平较低,限制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高端人才匮乏,人才培养待提高。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开拓性发展,对文化创意人才需求呈现爆发性增长,而我国文化创意人才在总量、素质等方面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成为制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文化创意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端人才匮乏,受国内教育环境及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难以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大批量的文化创意高端人才,导致高端文化创意人足不足;另一方面是人才结构不合理,从业人才年龄普遍在20-25岁之间,从业经验偏少,无法完全适应文化创意行业发需要展。因此,我国文化创意行业企业缺乏能够串联文化创意产业链并策划内容创意和产业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中高端层次人才,包括高端原创人才、开发设计人才、运营管理人才等。
文化创意企业并购放缓,但呈现强强联合趋势。如根据投中研究院的研究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文化传媒领域宣布发生并购362起,其中完成并购199起,其中前三季度宣布发生并购261起,完成并购138起。而2017年前三季度发生并购175起,同比下降32.95%,完成并购120起,同比下降13.04%。除去没有对外公布投资数额的并购之外,2017年发生的文化企业类并购案中,金额规模最大的是印纪时代(天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并购印纪娱乐传媒股份有限公司10.5%股权,金额为36.81亿人民币。
Copyright © 广西零界点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桂ICP备12000452号-2
地址: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92-1号新城国际2001~2003